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7:59 点击次数:127
长久以来,不少人心里头都觉得,曹操身边有五大智囊,他们分别是:荀彧、荀攸、郭嘉、贾诩和程昱。要是再把早期就跟了他的戏志才算上,那就是六大智囊了。而且,好多人还坚信,戏志才就是曹操最早的智囊。
事情真相并非如此,要是按照加入曹操麾下的时间来排序,戏志才在六大军师里头,其实只能算第四个。排在他前面的是程昱,占据第三的位置,而荀彧则是紧随其后的第二位。
191年的时候,荀彧离开了袁绍,转头跟了曹操。曹操特别看重他,说荀彧就像是他的张良一样,还夸他是“吾之子房”。荀彧也挺给力,给曹操介绍了戏志才这个人。到了196年,戏志才因为生病没了,荀彧又赶紧给曹操推荐了郭嘉。
以前,荀彧给曹操推荐了个谋士,叫戏志才。戏志才去世后,他又推荐了郭嘉。——《三国志·荀彧传》
以前啊,颍川有个叫戏志才的,这人特别会出谋划策,曹操特别看重他。可惜他死得早。曹操给荀彧写信说:“志才走了以后,就没人能跟我一起商量大事了。汝南、颍川那地方本来就多奇才,你看谁能接替他呢?”荀彧就推荐了郭嘉。
192年的时候,刘岱遭遇了黄巾军的袭击丢了性命。后来曹操到了兖州,他就把程昱给请来了。
荀攸和贾诩这两位,他们是在不同年份加入曹操阵营的。荀攸是在196年那会儿,就是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县,建都之后,他选择了跟随曹操。而贾诩呢,稍微晚一些,是在199年,他劝说了张绣一起投奔了曹操。就这样,他们三人中的这两位,在不同的时间点,先后成为了曹操的手下。
那曹操刚开始带兵打仗时,他的头号智囊是谁呢?答案就是周喁。
关于周喁这个人,史书上的记录真的挺少的。只在《三国志》里头的《吴志·孙坚传》部分,通过引用《会稽典录》稍微提了一下:
一开始,曹操拉起了一支正义之师,他派人去找周喁帮忙。周喁二话不说,立马集结人马,拉起了两千人的队伍,跟着曹操去打仗,曹操还让他当军师。后来,他们跟孙坚抢豫州,打了好几仗,但每次都输了。
根据这段历史的说法,周喁是会稽那地方的人。早在189年,就是曹操和袁绍一起去打董卓那会儿,他就已经跟了曹操。那时候曹操刚开始起兵,手头就只有五千兵马,可周喁一来就给曹操带了两千人,这说明他在曹操的队伍里,那也是个有分量的人物。说不定就是因为这个,曹操才让他当了自己的军师呢。
那时候,孙坚的队伍也已经带着兵马赶到了鲁阳,他们打算和袁术合作,一起攻打董卓。所以,袁术就向朝廷推荐孙坚当破虏将军,还让他兼任豫州刺史,驻军在鲁阳。
说不定在一块儿对付董卓那会儿,袁绍心里就盘算着怎么对付曹操了,或者也可能是曹操想甩掉周喁,跟袁绍暗中合计了什么。反正190年,董卓被咱们这些人打跑后,他劫持着汉献帝跑到长安,大家也就各奔东西了。这时候,袁绍仗着自己盟主的身份,把周喁提拔成了豫州刺史。
可能是为了追求表面的荣耀,也可能是因为脾气不对付,或者彼此间没有看对眼,再不就是莫名被人算计了自己还不知道,反正历史书上没提这些具体原因。反正呢,周喁就这么借着机会告别了曹操,直接上任去了。
结果,豫州刺史的位置出现了两个候选人。这么一来,孙坚和周喁之间就闹起了矛盾,争斗在所难免。
191年的时候,周喁正往豫州去上任,与此同时,在洛阳搞到手玉玺的孙坚也动身要去豫州当官。没想到,在俩人为了争抢豫州刺史这个位子的时候,周喁老是输给孙坚。
这时候,有人会跳出来讲,孙坚在回老家的路上,被荆州的大佬刘表给偷袭了,他哪儿还有空跟周喁抢豫州刺史的位置啊。
这事儿吧,其实在《三国演义》还有《英雄记》里头有写,讲的是孙坚跑到洛阳皇宫的一口井里捞到个玉玺。等他带着玉玺往回走,路过荆州时,因为跟荆州牧刘表不对付,就被荆州的兵马给拦路截杀了。那时候,有个叫吕公的,把孙坚骗到了一个埋伏好的山谷里头,两边埋伏的兵士就开始推石头、滚木头往下砸,结果孙坚就被砸得脑花儿都出来了,就这么死了。
不过,根据像《三国志》里的《孙破虏讨逆传》、《典略》,还有《后汉书》这些历史书的记录,孙坚在打完董卓那仗,去当豫州刺史的路上,接了袁术的命令去打荆州。在追赶逃跑的黄祖时,他独自一人冲进了竹林,没想到被黄祖的手下偷偷放箭给射死了。
都说:“一旦背叛,再难信任。”可能因为这个原因,周喁觉得没脸见曹操,又或者曹操已经不要他了,没办法,他只能去投靠当九江太守的哥哥周昂,打算帮哥哥对抗袁术的攻打,但最后又被袁术给打败了。
周喁呢,算是走运,好歹是逃回了会稽老家。但倒霉的是,没多久他就被吴郡都尉许贡给干掉了。
曹操的军师周喁,就这样悄悄地从历史画面里消失了。他作为曹操身边的第一位智囊,曾经风光无限,但如今却默默地告别了那段辉煌的日子。他的身影,不再在历史的大幕上闪耀,而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。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,短暂而耀眼,然后归于沉寂。周喁的离开,也是这样的悄无声息,仿佛他从未存在过一般。但事实并非如此,他确实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,只是如今已经变得模糊不清,难以辨认了。
#百家说史品书季#